【如果有一天不創作了,我會覺得我才是奇怪的】-連師屏
- 畫邊編♕
- Jun 19, 2020
- 4 min read
|介 紹| 從國中到研究所都在念畫畫相關的班級科系。 而美術班的日常就是常常要長時間的畫畫,不少美術班的學生久而久之可能會感覺自己與外面的世界隔絕,对此有些人會感覺到痛苦,但她卻樂此不疲!連師屏,就是一個如此熱愛畫畫的人!
|畫 風 介 紹| 畫風偏女性化、習慣采用攝影角度來進行構圖,作品中經常呈現一個人的孤獨感,光鮮亮麗的背後蘊藏更多的是無處可去的情緒,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創 作 理 念| 世界上存在了太多的規律、規矩、意識形態。 她喜歡透過自己的畫去告訴別人我認為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感覺,比起語言,她發現她的創作是可以由她來定義、然後讓更多人聽見,甚至嘗試了解我和我的想法。

從小就喜歡畫畫直到長大的師屏,在成長過程中畫畫的時候也不乏爸爸身為攝影師在旁的碎念:「光影是最重要的,沒有光影的話也不會有色彩、也不會有立體感、也不會有氣氛」。 這也間接的促成了她現在對畫里的光影很看重的原因。

從什麼時候開始創作? 小學的時候又開始畫漫畫,自創角色和故事。 那時候還是用連載的方式,同學還會在班上傳來傳去,上課時放學後都很忙,一直在趕稿。
在創作生涯中,最難忘的一段時光? 大學快畢業前,我開始對未來的迷茫、因為對自己的不自信而開始限制了自己。 後來我聽了一位曾經去過火人節的藝術工作者的講座,當時我是台下的唯一聽眾,講者當時的鼓勵是讓我重拾信心,願意將作品分享給更多的人看的重要契機,也是心境轉變的一個過程,所以我一直印象深刻直到現在。

畫畫的風格是怎麼養成的?
小時候就喜歡畫人,尤其是女生,可能是受我的攝影師爸爸的影響吧,我從小就會很注意畫里的光影細節。
平時的興趣? 我很好玩,喜歡搞事情,比如萬聖節扮鬼、耶誕節和朋友一起變裝慶祝,哈哈!
通常從什麼管道獲取創作資訊與靈感? 靈感多來自於生活和內心的聲音。 每當我接觸一件事情,腦海有畫面,內心開始有話想講以後,就會大量去做一些功課、參考其他作品,然後和自己的想法結合起來才會開始畫。

有想過自己的創作理由嗎? 對我來說【為什麼要創作就跟為什麼要吃飯】的問題是一樣。對我來說它就是一個必須要做的事情。 創作是我生命裡的一件事,如果有一天不創作了,我會覺得我才是奇怪的。
持續創作的最大動力? 生活中很多的情緒和壓力常常會沒有辦法用講的,但還是必須要找到一個出口,所以我就用畫的。
你希望自己的創作,能夠傳遞給觀者什麼樣的感受和體驗? 我覺得我的作品就像是一個秘密暗號,它一直在尋找看得懂它、瞭解它、和它產生共鳴的觀者,不僅賦予了畫的價值,也告訴了觀者有人正和你有一樣的感受。

對我而言特別的一幅畫

「中學時期的一張畫」 當時因為每天都穿制服,所以都不需要動腦思考想要穿什麼衣服出門,每天走在固定上學的路上卻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人到了學校卻好像只有空殼,每一天都在期待著,什麼時候才能褪下這套制服,用自己的樣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背景是一個藍色大衣櫃,靈魂像是被固定陳列在展示架,心早不知飄到什麼地方去卻得不到自由,上半身穿著燙得整齊制服的自我,彷彿誰來取代都一樣的透明人般不存在。
後來的我總在想為什麼要繼續升學繼續創作? 如果人生只是用金錢與利益價值來衡量任何事,如果那是一個人的一切,對我來說是相當可憐且無趣的。吳念真曾在一則廣告裡說過:「知識不光是用來謀取利益的,知識是可以用來奉獻的,知識是可以用來幫助別人的。」我相信從創作與研究中,學到的東西可以不只是換取利益,可以是讓我有更多能力幫助別人,可以是對其他人有更多貢獻。我熱愛創作,但老實說我並不認為更沒期待過創作或讀研究所能讓人生變得比較順利,不過到目前為止,真心覺得幸好自己選擇唸藝術與研究創作。在每次的創作研究過程中,我學到的不是將來可以多賺到幾千塊,而是透過一件件面對自我的創作,從一篇篇文章和各種理論的鑽研,慢慢去加強自己自學與思考的能力,學習分析事物本質的能力。單純為了把自己需要的東西放進腦袋與輸出創作的感覺,是什麼都比不上的。
你也喜歡連師屏嗎?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lienshihp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