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畫畫,就沒有機會正視自己的價值和弱點】-于安
- 畫邊編♕
- Jun 12, 2020
- 4 min read
Updated: Jun 13, 2021
|介 紹| 名字叫陳于安,從小生長在藝術氣息濃厚的家庭裡,小時候學過鋼琴、舞蹈,唯獨畫畫是自學的。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後當個全職自由創作者,天氣好的時候就到戶外去畫壁畫,下雨天就在室內畫畫。除了愛畫畫,也熱愛土地,熱愛種田,是個「被藝術耽誤的農夫」。
|畫 風 介 紹| 喜歡大自然樸實的題材,堅持一幅好的作品時需要從空間氛圍開始規劃,讓作品與其存在的空間碰撞出獨一無二的意義與精彩。
|創 作 理 念| 畫畫的時候喜歡將自然環境、植物、生物、食物和空間融合在一起。喜歡將看似沒有相關性的事物放在一起,用自己的方式詮釋,同時也希望觀者用自身的感受和經驗去體驗它。

不安於室,時常旅行,只要有一面牆、三罐水泥漆就可以畫,她,是陳于安。
創作作品大部份以壁畫形式呈現,偶爾在紙上畫畫,雨天的時候,因為不能出門畫壁畫,就會在紙上畫畫或是彩繪物件。然而,不管是壁畫還是紙上繪畫,親眼看到她的畫時,往往都讓人駐足欣賞,內心的波動一層一層的掀起。

從什麼時候開始畫畫創作? 從小就喜歡畫畫,升國中的時候想要考美術班,考上了卻沒有如計畫的去就讀,高中時期開始就不喜歡到學校去上課,自己一直躲起來畫畫,直到要升大學的時候如願主修美術,把畫畫當作是正事。
通常從什麼管道獲取創作資訊與靈感? 畫畫題材大部分來自於生活,具體來說目前應該跟土地的需求有很深的關係,比如說我為了哪一塊土地而畫,就會從那片土地的故事和渴望來發想,畫與之相關的主題創作。
平時的興趣或娛樂? 生活中的興趣就是種田和照顧植物們。常常在外旅行畫畫的時候,也會幫當地人照顧他們的菜園,照料他們的植物,白吃白喝。

在創作生涯中,最難忘的一段時光? 大學畢業十年後,還堅持著以畫畫維生的同期同學也所剩不多了,在現實的壓迫之下,反觀大學時期那一段一直畫一直畫,沒有壓力沒有煩惱的畫畫時光,其實是很值得珍惜的。
從神聖空間:一部別樣的勞作集裡的po文可以看得出來你很喜歡大自然,是從小就喜歡的嗎? 我雖然是都市裡的小孩,但媽媽常常會帶我去大自然探索,有時去玩水、聽風唱歌、和大樹講話、偶爾去練習挖泥土做成海龜,所以從小對大自然不會太陌生。
到國外去長時間旅行生活的時候也一樣會種田養植物嗎? 我無法活在沒有田照顧的生活環境,任何地方,不管什麼季節,我都會種田照料植物,如果我去到一個沒有辦法讓我種植的地方,我想我也待不下去,會落跑。

創作時有什麼特別的習慣嗎? 畫壁畫的時候精神會成為植物的境界,也就是說會不需要食物,也不會去上廁所,所以畫壁畫的時候會需要助手來提醒我當個人類。
最近有什麼在乎或感興趣的? 最近在看對我而言很重要的小時候的書,一本是爸爸給我的《紙牌的祕密》,一本是媽媽給我的《礦野的聲音》。在我人生中的每一個階段,我都會刻意把這兩本書拿出來看一下,看完之後都會讓我有一種重新開機的感覺。
持續創作的最大動力是?
持續畫畫的動力絕不可能單純的喜歡畫,有時是為了經濟上的壓力、有時是人際關係中的壓迫,這些都會讓我去畫畫。我想,讓我持續創作的最大動力是因為不畫畫,就沒有一個機會去正視自己的價值和弱點。畫畫是我的內心內化的過程,我覺得透過這個過程才能去檢視很多東西。

對我而言特別的一幅畫

《沖繩農夫家牆壁》 畫畫雖然可以賺錢 可是我更喜歡以物易物 這件作品在沖繩的伊計島 那是一座一百個人居住的小島嶼 島上的居民大多數都相當年邁了 卻都勤奮的勞動和生活著 這面牆是一位農夫爺爺的家 我在沖繩來來回回四五趟 都是吃他的田 他的菜園比島上唯一的商店好逛很多 有苦瓜隧道,有葉菜,有茄子,有辣椒,有木瓜和一些香料 除了農夫一職 快要七十歲的他天天出海 每天抓了一堆海鮮和海藻 就在村子裡到處分送 雖然我不吃魚, 可是冷凍庫永遠有好幾公斤的海藻 也得到很多珍貴的大貝殼 為了感謝一直照顧著我的爺爺 我決定把他家的外牆給畫了 希望居民們經過這件作品時 都會想起我們一起相處的時光 雖然大多數路過的人們都是一路碎念: 美味しい~美味しい~

你也喜歡于安嗎?
Comments